城市建设的核心在于合理规划资源分配与建筑优先级。初期需优先建造金属、晶体和重氢三类资源设施,确保基础资源供应稳定,这是后续发展的基石。工程船的数量与效率直接影响资源采集速度,建议初期配置1金属、1重氢、6晶体的工程船组合以优化采集效率。基础设施升级应遵循资源加速→存储扩容→二次加速的科技路线,中后期需及时替换为高阶工程船以提升采集上限。建设过程中需注意资源点存在采集上限,且需防范敌对玩家对无防护工程船的偷袭。
太空城选址需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与战略价值,优先选择未被腐蚀且靠近能源富集区的星球。通过星球界面搜索功能筛选目标后,需消耗金属、晶体和能量启动建设。每个星球仅能建造一座太空城,因此落地点选择需兼顾防御便利性与扩张潜力。建设完成后需立即部署资源、军事和科研三类核心建筑,其中资源建筑保障持续产出,军事建筑强化防御体系,科研建筑解锁关键技术。太空城的模块化设计允许后期灵活调整布局,但初期规划仍需为关键设施预留扩展空间。
防御体系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。除基础炮台和机库外,需通过科技研发提升护盾强度与闪避率,这些隐性属性在PVP中往往比账面战力更具实战价值。防守方天然拥有闪避增益,因此单纯依靠舰队数量难以突破完善防御的城市。建议采用防御塔+舰队协防的立体布防,防御塔类型需根据敌方舰载机数量动态调整。护盾避战机制可作为紧急避险手段,但需注意其冷却时间与资源消耗。
后期城市管理需注重同盟协同与动态调整。加入活跃同盟可获取攻城支援与资源共享,通过增援机制实现远程协防。当城市遭到攻击时,系统会自动派遣留守舰队拦截,但需注意舰队耗尽后基地将直接承受伤害。建议保留30%舰队作为机动力量应对突发状况。城市建设并非静态过程,需根据星系态势动态调整建筑比例,例如战争时期增加军事设施,和平时期侧重科研与贸易。最终成型的太空城应兼具资源产出、科技研发和军事威慑的综合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