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二战风云中提升部队数量的核心策略围绕资源管理、城市占领和统帅培养展开。部队规模直接受限于城市等级与统帅领导力,因此优先占领25级以上城市是基础手段,每占领一座可增加2个部队上限。同时需持续投入资源升级统帅属性,通过进修提升其领导力以解锁更多带兵容量。这两种方式需同步推进,城市扩张提供即时增益,而统帅培养决定长期潜力。资源分配上应以钢材和石油为优先,确保军事建筑和科研中心的持续运转。
野地占领在前期收益较低,低级区域对部队加成的贡献有限且易造成兵力损耗。更高效的策略是将有限兵力集中用于高价值目标,例如叛军城市或资源密集区。中期发展需侧重科技研究,特别是远程兵种和装甲单位的解锁,这能显著提升单支部队的作战效率。骑兵与突击炮的组合在对抗野地敌军时性价比突出,但需注意保持部队机动性以避免被包围。
部队编制人数的提升离不开人口与资源平衡。民居建设需维持在10-12座以保证劳动力供给,开工率调整应优先满足钢材和石油生产。军事区建筑除军工厂外不必重复建造,但科研中心必须优先升级。加速类道具应集中用于关键资源建筑,避免分散消耗。当空闲人口出现负增长时,可通过临时降低农田或稀矿开工率缓解压力,但需确保不影响核心军事生产链条。
后期部队规模突破依赖战略点数的精细管理。改变阵型、调动兵力等操作会消耗策略点,需根据战场阶段动态调整使用顺序。保留至少20%的策略点作为应急储备,用于应对敌方突袭或战场形势突变。兵团作战时可通过军团帮助功能共享资源加速部队补充,但需注意不同兵种的仇恨机制差异,例如炮兵单位需配合侦察车提供视野才能发挥最大射程优势。
稀有策略如救死扶伤和全军突击能显著提升部队持续作战能力,但解锁需消耗钻石类稀缺资源。攻城类策略与减益类策略的复合使用可降低攻城战的损耗,但要注意策略点消耗与冷却时间的平衡。最终部队规模的上限由城市数量、统帅星级和科技水平共同决定,三者需保持协同发展而非单一突破。